• 周六. 7 月 27th, 2024

循湾探源:港澳非遗传播计划

暨南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设计作品

人物特稿|子承父志,香港的工业大厦里的北胜高手

wow

4 月 13, 2024

蔡李佛拳,由清代新会县京梅乡人陈享创始。

陈享综合了蔡家拳、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,故名“蔡李佛拳”,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。

据记载,张炎第二代弟子谭三学成蔡李佛拳后,初设馆在广州谭家祠,后转到小北,名为“小北鸿胜馆”,后改为蔡李佛北胜。

此后,一批北胜蔡李佛拳地的师傅又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辗转来到香港。蔡李佛拳北胜第二代传人为曾昭宇师傅,第三代传人为曾昭宇之子曾宪权,第四代传人为曾宪权之子曾庆隆。

曾家在蔡李佛拳的三代传承之路上,爷爷沉淀,父亲坚守,儿子创新。

图1  蔡李佛拳非遗传承人曾宪权

一、玻璃森林里的一片武林

香港的一个老拳馆,观众席坐满了人,两名武者在擂台中心正交锋。

中国武术素来有“南拳北腿”之分,蔡李佛拳却集二者绝技为一身。

此刻台上双方拳法多变,灵活紧凑,头戴护具也难掩灼灼目光,一招一式间尽显蔡李佛拳力量与技巧的平衡。观众们目不转睛,完全沉浸在这场精彩的武术比赛中。

站在一旁的曾宪权师傅着一身深色练功服,更显身形瘦削,虽然眼角已生皱纹,一双眼却神采奕奕,紧盯着擂台,每当看到选手纯熟地施展蔡李佛拳的拳法,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微笑。

对于他来说,这个擂台不仅是武者的竞技场,也是他们向观众展示蔡李佛拳魅力的舞台。

图2  武馆拳法教学现场

在曾宪权成为场外的指导教练之前,他也曾在拳赛的擂台上征战十载。

“那个时候规定最少要十六岁才能去比赛,我自己就很想去考验一下自己学的东西究竟能不能用,”曾宪权笑道。

十六岁时初上擂台时,他年纪尚轻,羽翼未丰,惜败对手。初战的失利却成为曾宪权此后磨练武技的动力,他针对性地练习并改良拳法中最实用的招式,力求在比赛中能发挥出蔡李佛真正的威力。

“从套路上来说,我们蔡李佛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很大的范围……就比如出拳这么简单(的招式),我们都要把手拉到最后,然后打到最前,从最后到最前要花很长的时间。但是我们改良到比赛的时候,手不用拉到最后,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马上可以出拳,这样子就可以把发拳的速度加快很多,也符合了我们实战的用途。”

此后再次征战赛场的曾宪权,用智慧与技巧取得一项又一项不俗的成绩。

曾宪权作为北胜蔡李佛拳的第三代传人,以实际行动守护着家族和文化的传统。

虽然已经不再参加拳赛,但曾师傅多次组织擂台比赛,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体验蔡李佛拳的实战魅力。这些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,还拉近了与广大观众的距离,以最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示传统武术的精气神。

曾宪权还十分重视与其他地区武术门派的交流,作为蔡李佛北胜总会主席,积极与来自英国、比利时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和广州、佛山等各地的蔡李佛拳派系保持联系,通过互访、交流和学习,不断加深友谊和合作,为蔡李佛拳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。

车水马龙,高楼林立,现代化的齿轮驱动着香港这座城市高速运转。

可在这片玻璃森林里,曾宪权在他开设的北胜蔡李佛曾宪权馆,坚守着传统和初心,一招一式间便是一片武林。

图3 蔡李佛拳非遗传承人曾宪权(左一)

二、坚守虽不易 传承含深意

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有时间、有兴趣学习传统武术的人在逐渐减少,曾师傅武馆的学员数量也在下降。

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,曾宪权师傅开始积极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,“(我)基本上只是在Facebook,或是在一些媒体去宣传一下。大部分学员都是在网上看到我的Youtube频道,或者是有朋友介绍过来学拳的。”

曾师傅策划的一系列的免费拳赛,是吸引观众目光的一大机会,同时也是对学拳徒弟的一种激励。

“基本上我们每一次办,都是满座的,”曾师傅说。

然而,活动资金的不足是一个巨大的问题。为了组织拳赛和维持武馆的日常运营,他需要支付各种费用,光是场地租金就是个大问题。

“我基本上是每个月就是用自己固定的一些收入,把(其中)一部分用来养这个武馆。”曾师傅无奈道。

面对资金压力,曾宪权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,精打细算,以确保收支平衡,从而保障武馆的正常运作。他笑着说:“我们每一次办的比赛,要花的钱就紧紧地用到最少。那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有办法,因为我本身是做会计的。”

曾师傅直言道,传承蔡李佛拳,能力、时间和金钱,这三要素都必不可少。“首先要学拳到一定的水平,具备相应的能力,还要拨出时间,付出一些金钱,才能继续传承下去。我个人来说,也很希望现在的徒弟当中有人能够具备这三个条件,我很鼓励他们往后去做我现在做的事情。”

图4 曾宪权讲解蔡李佛拳特点

守正不易,但正因曾宪权师傅对传承国术的意义有着切身体会,才坚定地一直走在这条路上。

习武让他原本孱弱的身体健康强壮,他认为对于现在的学员而言,学习蔡李佛拳不仅能够锻炼身体,增强体魄,更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。

在现代社会,人们常常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忽视身体健康。而蔡李佛拳作为一种深受历史洗礼的武术,蕴含着力量与节奏,使得练习者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安宁,通过修炼来平衡身心。

对于曾宪权师傅本人而言,传承蔡李佛拳的意义却不仅仅关乎技艺。

武术不仅仅是拳脚之术,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、哲学与精神。无论是内家练气的太极,还是外家拳法蔡李佛拳,在每一招、每一式之中,都蕴藏着武学的探索与体悟。

蔡李佛拳,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武术,更是一种文化、一种精神、一种传统的延续。

三、海外回音 守正创新

身为北胜蔡李佛拳第四代传人,曾庆隆的习武之路和父亲曾宪权却大不相同。

曾宪权自幼习武,而曾庆隆则在海外完成了大学学业,于25岁时带着一颗传承之心回到香港。

留学的经历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,对于世界各地的武术文化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他重新审视从小耳濡目染的拳法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,认识到父亲的坚守饱含智慧和汗水。

走得越远,他对家乡的蔡李佛拳越是眷恋和向往。“(我)大概是十六七岁才开始真正地接触这个传统,然后我也一直以来看到我爸在这里经营了十几年了……我就有一个心,就想:啊,我要学好这个武术。因为这个(武术)是从我爷爷传给我爸,再传给我,我也希望可以一直传下去。”


图5 曾庆隆接受团队采访

曾庆隆明白,要让更多的现代人走入武馆,学习传统武术,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上持续创新。

他开始自学现代的人体运动理论,开创性地将科学的健康理论与蔡李佛拳相结合,这不仅让拳法更加实用,还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武术的健身价值。

他坚信,人们在学习蔡李佛拳的过程中,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。

曾庆隆坦言,他明白武术在年轻一代的传承存在着挑战,甚至是危机。但他说:“有危就有机。我希望我可以挺身而出,用我自己不一样的教学方式,慢慢地让更多人知道,其实我们的中国的武术啊,其实也是挺好玩的。”

这种守正创新的思路,不仅赋予了蔡李佛拳新的生命力,也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扬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
曾宪权师傅的坚持和努力,为蔡李佛拳在香港创造了稳固的基石;曾庆隆则用年轻的热血和创新的思维,为这片武林注入新的活力,使传统国术在现代都市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。

在繁华的香港,高楼大厦之间,曾氏父子静心耕耘着属于他们的一片武林。

文字撰稿:朱璨、林鼎芫

wow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